2017年5月9日,中国外交界一颗巨星陨落——钱其琛同志与世长辞。这位新中国首位外交部发言人,用一生诠释了什么叫"外交无小事"。但鲜为人知的是,他曾亲手培养出一位"怼美高手"李肇星。当美国轰炸中国使馆时,李肇星那句"中国使馆没有后门"的硬核回应,背后藏着怎样的师承密码?
1977年夏天,山东汉子李肇星初到外交部新闻司,一句"钱司长好"惹得全场哄笑。原来这里上下级都直呼"老钱",这个细节暴露了钱其琛的独特领导风格——官衔是虚的,干事才是实的。但更戏剧性的是,8年后李肇星自己当发言人时,竟提议设置"副发言人"头衔,结果被钱其琛一句话怼回:"发言人不分正副,只分真假!"
1982年3月26日,北京外交部主楼门厅挤满外国记者。没有讲台,没有话筒,钱其琛站在台阶上宣布:"我们重视苏联的实际行动。"这场仅三句话的发布会,开创了中国外交史上多个第一。当时站在角落记录的李肇星不会想到,三年后自己会接过这个接力棒。
访日代表团事件更显钱其琛的育人智慧。当李肇星因"级别不够"推辞团长职务时,钱其琛故意让他碰壁——正部级领导要坐头等舱的难题,逼得这位副司长学会算经济账。这种"放手式教学",比任何说教都管用。
1993年联合国大会后,李肇星对钱其琛的总结充满困惑:中英香港问题争论明明不欢而散,为何老首长说"取得重大成就"?直到钱其琛点破:"能吵架说明还想谈",他才恍然大悟——外交不是非黑即白的胜负游戏,而是灰色地带的艺术。
1999年贝尔格莱德的爆炸声,把李肇星推上历史舞台。面对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想从后门溜走的举动,他一句"中国使馆没有后门"的硬核拦截,让世界看到中国外交官的骨头。但细品他的应对策略:先摆事实、再讲法理、最后亮态度,活脱脱是钱其琛1982年"三句话发布会"的升级版。
2003年李肇星升任外长时,钱其琛的嘱咐出人意料:"别把官衔当回事"。这话戳中中国官场痛点——多少人上位后第一件事就是摆谱?但更深层的矛盾在于:当"后浪"终于变成"前浪",能否像钱其琛那样,甘当默默托举的手掌?
有人说钱其琛培养李肇星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但看看现在某些领导——树还没栽先想着怎么乘凉。老钱那些"自己打水""退津贴"的作风,在讲究排场的今天,活像个出土文物。更讽刺的是,当年嫌"钱司长"称呼太官腔的李肇星,现在听到别人喊他"李部长",会不会想起那个坚持被叫"老钱"的倔老头?
当"00后"开始考公,有多少人愿意像钱其琛那样,放着副总理不叫偏要当"老钱"?是现在年轻人太计较头衔,还是官场规矩早该改改?毕竟李肇星能硬怼美国,是因为背后站着个不摆架子的老师——今天的外交天团,还能找到这样的师傅吗?
金鼎配资-杠杆股票配资-配资app-股票市场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