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时报记者 孙妍
9月17日,上海交通大学2025年度“计算机85基金暨杨元庆教育基金”(以下简称“85基金”)颁奖仪式在闵行校区举办。作为国内高校首个以众筹方式运营的教育基金,今年该基金也迎来10周年。
国内高校首个众筹教育基金成立10周年2015年5月,在母校即将迎来120周年校庆之际,杨元庆与1985届计算机系的同学们,共同向母校捐赠成立了“计算机85基金暨杨元庆教育基金”。基金下设“优秀学生奖学金”与“优秀青年教师奖”(2021年更名为“孙永强青年学者奖”),分别通过奖励优秀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以及支持在专业领域表现突出的青年教师,推动科研水平跨越式提升与人才梯队建设,为国家培养输送兼具创新能力与家国情怀的计算机领域优质后备力量。
85基金由杨元庆个人捐资1000万元设立的“杨元庆教育基金”每年的收益、1985届计算机系校友每年的捐赠以及接受的社会捐赠构成。85基金理事会秘书长卢建军在发言中介绍,基金由理事会来管理,每年审议基金的财务和运营,设立评审委员会,由委员会的专家负责奖励的评审工作。
展开剩余79%截至2025年9月,基金共奖励优秀本科生、硕士及博士生136人次,资助青年教师11人,总发放金额达630.4万元。
上海交通大学常务副校长奚立峰在致辞中表示,“杨元庆教育基金”和“计算机 85 基金”不仅成为激励计算机学院优秀师生的重要力量,更搭建起校友与母校紧密联结的桥梁,为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筑牢根基。10年来,两项基金协同发力,形成了可持续的支持体系。所有获得资助的青年教师均获批各类国家级人才计划,他们的成长轨迹,正是基金价值的最佳印证。
85基金中的“优秀青年教师奖”,遴选在教学改革、科研创新、成果转化等领域展现突出潜力的青年教师,通过专项资助助力其快速积累学术经验、突破科研瓶颈、提升专业能力,加速成长为学科教学与科研的中坚力量。十年来获奖的11位青年教师中,多数都获得了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奖。2016年首届“优秀青年教师奖”获得者吴帆,更是从一名青年教师成长为上海交大计算机学院常务副院长,在大小模型协同智能、分布式智能系统、大数据管理、智能博弈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还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项目20余项。
“40年前正是校友王安向计算机系捐赠的一台电脑,在我心里种下了计算机梦的种子,走上了一辈子从事IT行业的职业道路。我希望能够传承交大饮水思源的情怀,让更多后辈的学弟学妹们也能从中受益。”杨元庆谈到,“我们用众筹的方式捐赠,也是想说明无论毕业以后我们走多远、飞多高,无论我们事业做多大、经济能力有多少,都会回报母校。”
杨元庆长期关注支持基础科研创新和科技人才培养,并以个人捐赠的方式持续为教育、科学研究和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做贡献。除2015年向本科母校上海交大捐赠设立“杨元庆教育基金”外,2021年上海交大125周年校庆时,他还捐资1亿元人民币为母校建设一座全国高校算力最强的科学计算中心,助力学校基础科研创新。此外,杨元庆还曾向研究生母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发起多笔捐赠,向清华大学求真书院发起过捐赠,用于人才培养、基础学科建设以及科研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
推动AI产学研融合创新在颁奖仪式最后,杨元庆跟上海交大计算机学院常务副院长吴帆教授展开对话,畅谈AI前沿发展趋势和产学研融合创新与合作。
杨元庆谈到,当前AI发展主要有两个方向,一个是通过重度的算力和资源投入,推动大模型技术不断突破,向通用型人工智能演变;另一个是侧重人工智能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落地,实现AI普惠。中国在AI应用领域发展潜力很大,因为我们不但拥有规模庞大的市场,还拥有门类齐全、产业链完整的制造业体系,“AI向实”是中国制造迈向全球价值链的一次珍贵历史机遇。
他认为,混合式人工智能是实现AI普惠的最佳路径。在混合式个人智能方面,未来会是“一体多端”,“体”是指超级智能体,而“端”是指丰富多彩的智能终端。未来的智能终端将是智能体原生的,每个终端上都有智能体,并且能够跨终端、跨平台实现数据打通和智能体协作。因此,智能终端不再是一个个孤立的设备,而是被统合在属于用户个人的超级智能体之下,形成以“人”为中心的智能体协作网络,以“人”为本位的超级智能。它的终极目标是要想你所想,做你所做,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Personal AI Twin个人智能双胞胎。在混合式企业智能方面,未来企业将充分挖掘和释放自己的数据价值,通过构建混合式基础设施,以定制化、本地化的方式在企业内部署大模型,开发各类领域智能体应用,最终让企业都能拥有自己的Enterprise AI Twin企业智能双胞胎。
联想正在实现混合式个人智能和企业智能,涉及很多前沿AI技术的基础研究,非常乐于跟母校联手实现更多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突破和技术创新,提升创新体系效能,共同推动AI创新与普惠,为国家科技发展做更多事情。
吴帆教授表示,现在是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最好的时代。正如诺贝尔化学奖得主Demis Hassabis所说,要实现通用型人工智能,还需要1~2个Transformer级别的新技术产出。校企合作能够加快AI创新的速度,既推动科研水平提升,也能助力企业发展,实现共同成长。
2021年,联想集团跟上海交大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还成立了智能设备联合实验室和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在“个人智能”“企业智能”与“材料及设备创新”等领域开展多项合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例如,联想集团与上海交大联合课题组基于“思源一号”的高通量材料智能计算方法,成功研制出高亮不锈镁材料并实现首次商业应用,该材料已应用在联想的智能设备和上海交大研制的“思源二号”探月卫星上。在计算领域,联想与计算机学院陈全教授合作的“云资源管理”项目荣获2023年中国计算机学会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在人工智能方向,双方正携手推进智能体个性化技术研究,致力于让AI更懂用户,实现“想你所想,做你所做”。
最后,杨元庆鼓励计算机学院的学弟学妹们,在扎实学好专业课程的同时要注意拓宽眼界,不要设限。“人工智能创新很多是在交叉学科领域突破的,涉猎广泛才能更有创新活力。在每一波产业浪潮中,上海交大计算机系都人才辈出,希望我们的教育基金能够为你们实现突破加油助力,期待未来的获奖师生当中涌现更多AI时代的领军人物!”
发布于:上海市金鼎配资-杠杆股票配资-配资app-股票市场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