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三峡日报
庹翎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秭归的小狗山、鹰嘴岩等非传统景点火爆,成为旅游市场的一抹亮色。游客为在鹰嘴岩打卡,甘愿排队一小时也乐此不疲,每日涌入的近千名游客中,过半来自省外。没有A级景区的“名分”,不设门票门槛,这些山水岩石以最本真的姿态迎客,反而赢得游客青睐。
但“免费”不等于“马虎”。当地政府与村民并未因缺少门票收入而降低服务标准,反而以“绣花功夫”做好配套:观景台、停车场、指引牌一一到位;新能源车增多,农舍也装起了充电桩,山顶道路狭窄,便专门开辟了停车场;村民主动引入航拍服务,田园犬也训练成了“带路导游”……细节之处,尽显诚意。
“0门票”的背后,是一种新型“流量思维”的成功实践。当地敏锐捕捉到网络传播带来的机遇,摒弃以围墙圈景、门票创收的传统路径,而是将流量视为发展契机,通过完善服务链条,把游客留下来、让消费活起来。一张门票的“舍弃”,换来的是餐饮、住宿、农特产、特色服务等多元消费的“兴起”,形成了“景点引流、全域受益”的良性循环。
更值得肯定的是发展主体的转变。在这里,村民不再是乡村发展的旁观者,而是共建共享的参与者。他们自觉维护环境、提供指引、保障安全,正是因为其切身利益与家乡发展紧密相连。一种基于共同认同与利益联结的“乡村共同体”经济生态,正悄然形成。
乡村旅游,重在因地制宜,不必一味追求大项目、大投资。善于挖掘本土资源,用小景点串联大格局,用“免费不马虎”的服务理念留住人,在消费链上寻发展,实现可持续、可循环的发展,这不仅是一种发展智慧,也可成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探索路径。
金鼎配资-杠杆股票配资-配资app-股票市场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